ciamgpgu 发布
正当中国北方乍暖还寒的时候,地处俄罗斯东北边陲的阿穆尔共青城仍覆盖着皑皑白雪。为了迎接迟来的春天,进一步激发孔子学院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2012年3月6日,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品味中华火锅,畅游汉语世界》美食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孔子学院的全体师生、该校汉语专业的学生和汉语教师以及对汉语感兴趣的俄罗斯人,总人数近100人。此次活动参加者中年龄最大的六十多岁,最小的仅有七岁。刚刚来到这所学校留学的三位日本学生也主动加入到这次活动中。
本次美食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把品味火锅和学习汉语及中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活动前,孔院教师们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把制作火锅的每一样食材都以实物的形式展出,上面配有汉语名称、汉语拼音和俄文译名。展台设在餐厅的入口处。学生来到活动现场,首先熟悉这些食材,并且记住这些食材的汉语名称。在品尝火锅之前,汉语教师专门用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讲解这些名词,并且领读。一时间活动现场书声琅琅,气氛热烈。置身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氛围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效率极高。所有在场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今天所学的全部内容。
本次活动中,学习者同时也是中华美食的品鉴者。接下来,开始品味火锅环节。参加者围坐在火锅旁,各个兴致盎然,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火锅,扑鼻的香味,着实令人垂涎欲滴。在中方教师的指导下,大家争先恐后地把各种菜品下到锅里,迫不及待地等着食物“早熟”。有的人实在等不及了,就夹起锅中的木耳和干豆腐来品尝。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兴趣就在这“急并快乐”的等待中悄然滋长。
从现场的气氛看,参加者对火锅的新奇和喜爱程度溢于言表。所有人都对中华火锅赞不绝口。一些人还不时离开桌旁到展台一次次去记食物的名称,甚至还特意拿出小本子,记录新的词汇和语句,以免日后忘记。的确,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现场制作节目的电视台记者也禁不起火锅的诱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由自主地加入到美食品鉴者的行列,几个人换班采录节目。中华火锅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酒足饭饱”之后,孔子学院教师们还用中国名茶招待参加者和来宾。
到了检验本次活动效果的关键时刻了。按照预先的安排,每个参加者在活动结束时要回答“考官”的问题。为此,孔子学院教师们亲自制作了一张只有食材彩图,没有拼音标注的大幅精美展板,贴在餐厅出口的墙上。离开现场时,每个参加者都要用汉语说出这些食材的名字。经过检验,每一个“考生”都对答如流,全部顺利通过。每个人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建院近两年来,一直努力探索把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融为一体的新方法,努力使汉语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为此,孔子学院定期举办与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相结合的一系列美食活动。一方面,是在回馈孔子学院的学员,鼓励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教学,学员们身临其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正是我们创新教学方法的一次良好的实践。品味中华火锅虽然仅仅是体味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个缩影,但是通过此次活动,却让学员们切身体会到了畅游汉语世界的极大乐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决心和信心。
中方教师为参加者讲解火锅食材
部分参加者与中方教师合影
“美食课”结业考试